「再等等」、「再5分鐘」、「玩完這次再…」、「時間還久阿」、「吃完這餐就開始減肥」;接著,「我錯了,應該提早10分鐘」、「下次應該先安排的」、「早知道就先弄…」。生活中我們常見有些人做事情拖拖拉拉,有沒有覺得這類詞彙非常熟悉?讓咱們來看看自己的拖延怪等級,再來決定如何打怪吧!!
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拖延的經驗,據調查指出約有1/5的人屬於慣犯,每當有待辦事項,必出「拖延大法」,常火燒屁股被壓得喘不過氣,嚴重點還拖累旁人跟著受罪。除了個性使然,生理面來說,拖延症和大腦的前額葉皮質區和邊緣系統的功能有關;前額葉協助我們整合訊息,理性客觀地做出決策,通常目標規劃、自我管理都靠它;邊緣系統則負責大腦的愉悅感,演化歷程更久、功能更強大,通常會打敗前額葉。我們可以試著想像,拖延的行為其實就像把大腦分成兩派,進行一場神經元的拉鋸大戰,明明很清楚得趕快行動,卻又貪圖逃避時的快感,任由待辦事項橫在心中,拖著拖著開始出現罪惡、焦慮感,長期下來其實會引發低自尊、精神狀態差、情緒不佳,嚴重點甚至會誘發憂鬱症、暴食症等心理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