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識專欄

擺脫情緒內耗!高敏感族群必學的自我保護技巧

你是否容易被他人的情緒影響?是否對細微的聲音、光線或氣味感到敏感?你是否需要獨處的時間來消化吸收一天的經歷?
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,那麼你很有可能就是高敏感族群 (Highly Sensitive Person, HSP) 的一份子。
  • 高敏感族群是指那些天生神經系統較為敏感的人,他們更容易感受到外在環境的刺激,也更容易被情緒、聲音、光線、痛覺等影響。
    他們的大腦會對接收到的訊息進行更深入、更細緻的處理,因此更容易注意到環境中的細節、更容易感受到他人的情緒,也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。
    高敏感族群並非脆弱或神經質,而是一種人格特質,約佔總人口的 15-20%。

  • 高敏感 vs. 低敏感 / 鈍感人

    • hsp1-1高敏感和低敏感是人格特質的兩個極端,就像光譜的兩端。低敏感人對外界刺激和情感反應較弱, 他們不容易被他人的情緒影響,也不容易被環境中的刺激所干擾。
      低敏感的人在面對壓力時,往往能保持冷靜、理性,情緒起伏較小,也可能在高壓環境中更具適應力。 然而,他們有時會被誤解為冷漠,因為對某些情境的反應並不激烈。
      鈍感人則是指對他人情緒或環境變化反應較遲鈍的人,他們較難察覺他人的情緒暗示或細微的社交線索。
  • 鈍感人又是甚麼呢?!

    • hsp1-2鈍感人通常:
      • 不太容易注意到別人的情緒。
      • 較難理解他人的感受。
      • 不容易被別人的話語或行為所影響。
      • 對於周遭環境的變化不太敏感。
      低敏感人和鈍感人雖然都會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較低,但兩者之間仍有些許差異。常會將這兩個名詞常與高敏感人格放在一起討論,然而它們並非來自於理論,屬於通用性描述詞彙。
      低敏感人能夠感知到外界的變化,只是不容易受到影響; 而鈍感人則對情感線索和環境變化感知較為遲鈍。 低敏感人可以理解他人感受,但較少流露情緒;鈍感人則難以察覺或理解他人感受,同理心較低。
  • 如何培養鈍感力?

    • hsp1-3在現代社會,適度的「鈍感力」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應對壓力和挑戰,特別是對高敏感族群而言,鈍感力可以幫助他們減少情緒內耗,保持內心的平靜。
      以下提供幾種培養鈍感力的方法:
      設定情緒界限: 學習分辨哪些是「自己的情緒」,哪些是「別人的問題」,避免過度承擔他人的情緒責任。
      選擇性接受批評: 分析批評是否具有建設性,忽略那些無助於自我成長的意見。
      建立心理濾網: 透過生活經驗累積,過濾掉不必要的訊息,只留下有益的養分滋養心靈。
      養成正念練習: 練習正念冥想或深呼吸,專注於當下,避免過度思考。
      嘗試開關敏感雷達: 練習「反應慢一拍」,讓自己有時間處理情緒,避免衝動行事。
      建立健康的支持系統: 多與正能量的人相處,尋求理解和支持。
      適當表達情緒: 不要壓抑自己的感受,學習用健康的方式表達情緒。
      接受不完美: 放下對完美的執著,允許自己犯錯,減少自我苛責。
      專注於自己: 不要過度在意別人的眼光,專注於自己的目標。
      迅速忘記不愉快: 不要讓負面情緒持續影響自己,學習放下過去,活在當下。
      培養鈍感力是一個持續的過程,需要不斷地練習和調整。
  • 正念思維找到平靜的力量!

    • 高敏感族群擁有獨特的感知力和深度思考的能力,但也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響。
      透過了解自己的特質、學習應對挑戰和培養適度的鈍感力,高敏感族群可以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壓力,將敏感轉化為力量,活出更自在、真正的自我。
      正念測驗